?修身、博學、務實、創新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禮記.大學》中講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在以修身、齊家、治國為三大內容建構的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就是基點,是核心。因此,我們把“修身”作為校訓的第一項,希望同學們能夠克己服禮,修養自身道德水平,遵守學院規章制度。在校期間處理好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實習及就業時遵守工作規則,處理好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為今后的發展培養一個健康的心態與健全的人格。
博學就是學習首先要廣泛地涉獵,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只有在對知識充滿好奇的前提下學習的欲望才能充分發揮。“博”還有博大和寬容的意思,只有博大、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學習具有開放的眼光和敞開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學習必須跨越的階段。也是同學們學習的入門階段、啟始階段,博學將為以后的學習及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
務實就是講究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排斥虛妄,拒絕空想,鄙視華而不實,追求充實而有活力的人生,作為傳統美德,今天仍在我們生活中閃耀著光輝。
《勸學》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就是務實。已故的國家領導人陳云曾講“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這其中的“只惟實”指的也是務實。務實也是唯物主義思想的明確要求,是指引同學們在校三年乃至一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基本原則。
創新早在公元前300多年時孟子就表達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思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的“仿我者死,創我者生”,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也曾對弟子許麟廬講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都是說在學習、做事上,不能只是模仿別人、克隆別人,在學習他人的基礎上要積極思考、推陳出新,要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突破,這樣,我們才能獲得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校訓是學院對同學們一生的精神要求。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段歷程,是愉快的,也是艱苦的。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人;鍛造成一個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錘煉成一個信念堅定、敬業奉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