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

2023-01-04 11:10 3601 瀏覽

圖片7.png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

(2019-2020學年)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學院概況 1

基本辦學條件 1

1.辦學指導思想 1

2.辦學定位 2

3.學院規模 2

4.師資隊伍 2

5.實驗實訓教學條件 2

6.圖書資料 3

7.校舍建設情況 3

8.辦學經費保障 3

9.辦學指標 4

、招生情況 5

1.計劃、報考、錄取及報 5

2.招生方式 5

、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5

1.專業結構 5

2.專業調整及規劃 5

3.教學改革 6

、學生發展 7

1.生就業率 7

2.業質量 8

3.素質教育 8

4.校園文化 8

5.生社團 9

6.學生表彰獎勵 9

7.資助學生 10

8.創業教育 10

9.專升本 10

10.畢業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情況 10

六、社會服務 11

1.培訓服務 11

2.科技服務 11

、存在問題改進 11

1.在的問題及原因 11

        2.思路和措施 12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

 

一、 院概況

蒙古科技職業學院始建于1991年,20064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具有獨立頒發國家高等教育學歷證書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院設有教育系、醫學技術、汽車工程系、藝術與傳媒系、經濟管理系、培訓中心附屬內古輕工職業技術學校等教學機構;成與專業建設配套的學前教育、醫學技術、汽車及機電等先進的校內實訓基地。

有國家職業技術鑒定所、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站、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先后榮獲“自治區先進辦學單位”“就業先進單位”“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大學生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優秀普通話培訓測等榮譽稱號。

二、 辦學基本情況

(一)辦學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學標準體系,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遵循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規律,以人為本,推動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學院以“修身、博學、務實、創新”為校訓,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院以教學為中心,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努力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辦學定位。

學院堅持“立足內蒙古,輻射全國,主動為自治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技術革新、智能制造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的辦學定位,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辦學目標,秉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提升專業發展水平為關鍵、建設高水平隊伍為核心、改革管理體制和創新運行機制為動力,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增強辦學活力,強化教育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推進教育現代化。

(三)學院規模。

學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643人,其中高中起點高職在校生534人,占高職在校生總數的32.5%,中職起點高職在校生1109人,占高職在校生總數的67.5%。

(四)師資隊伍。

目前,學院教師113名,其中校內專任教師94人,占教師整體的83.19%;校內兼課教師6人,占5.31%;校外兼職教師10人;校外兼課教師3人。在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32人,占專任教師的34.04%;具有碩士學位以上人員34人,占專任教師的36.2%;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35人,占專任教師的37.23%

 

~圖片7.png 

 

()實驗實訓教學條件

1.校內實訓條件

學院實訓基地建設充分滿足專業教學、教育實訓的要求,實驗實訓設備先進,職場化氛圍濃厚。截止2020年,全院累計擁有校內實習實訓基地6個,總建筑面積為13200平方米,設備總臺數為3308臺(套),其中大型設備數為15臺(套),設備總值為1190.88萬元,校內學生使用頻率為344112人時。

2.校外實習實訓條件

學院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總數為34個,覆蓋了學院開設的全部專業。接待學生量1517人次,其中接受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582人,學院派指導教師、學生管理人員51人次。

(六)圖書資料

學院圖書館始終堅持“學生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宗旨,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營造別具一格的人文氛圍;使得全校的師生能夠“讀好書、好讀書”,舉辦文化沙龍活動,如我院每年一度的“品、文化校園世界讀書日演講比賽2020年我舉辦了主題為“讀書·感悟·成長”的第三屆文化讀書活動。

圖書館根據學院專業設置的變化和師生們的需求進行調整,并建立起具有高職特色的館藏體系。2019年我院圖書達到15.29萬其中中文質專業75種,外文紙質專業期刊8種,電子專業期刊10種。

(七)校舍建設情況

學院現擁有各類教學行政用房51143.75平方米,建有塑膠跑道、田徑運動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教室建筑面積32170平方米;實室建筑面積13200平方米,基本滿足了在校生的教育教學需求。學生宿舍面積達到17070.75平方米,滿足了在校生的住宿需求。

(八)辦學經費保障

1.學院辦學經費收入情況。2019年度學院總收入為1278.59萬元,其中學費收入為661.24萬元,占總收入的51.72%,自治財政為學院提供了401.3萬元的財政經常性補助,占總收入的31.39%,其他收入為216.05萬元,占總收入的16.9%

2.學院辦學經費支出情況。學院2019年度總支出為982.22萬元,其中用于日常教學經費支出75.07萬元,占總支出的8%;設備采購109.1萬元,占總支出的11%;教學改革及研究16.86萬元,占總支出的2%;師資建設8.51萬元,占總支出的1%。經費支出與辦學收入基本持平。

(九)辦學指標

學院各項辦學條件指標良好,對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對綜合類高職院校基本辦學條件的要求,其中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具有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等指標均高于國家標準,增幅明顯。學院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學院的辦學條件和環境。基本辦學條件詳見表1。

1 辦學指標表

序號

指標名稱

本院校數據

評估指標

1

生師比

15.27

18.00

2

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

36.17

15.00

3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20.50

14.00

4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元/生)

7248.20

4000.00

5

生均圖書(冊/生)

93.06

80.00

6

具有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

34.04

20.00

7

生均占地面積(平方米/生)

80.34

54.00

8

生均宿舍面積(平方米/生)

9.37

6.50

9

生均實踐場所(平方米/生)

8.03

5.30

10

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數(臺)

15.09

8.00

11

新增科研儀器設備所點比例(%

10.21

10.00

12

生均年進書量(冊)

3.47

3.0

 

三、招生情況

1.計劃、報考、錄取及報到

2020年學院計劃招生共計818人,其,全日制高職招生計劃650人,實際錄取569人,實際報到531,實際報到率為93.32%。普通高中生261人,中職對口253人,轉段18人。

2.招生方式

2020年,繼續采取高考統招、單獨招生、“3+2”五年制高職的招生方式。其中單獨招生考試實行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模式,堅持突出動手操作能力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2020年所有科類的考生實現了實物動手操作考試。進一步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色,營造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技能、“崇尚一技之長”的良好環境。

 

四、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專業結構與規模

學院設有21個專業,覆蓋醫藥衛生、教育與體育、交通運輸、文化藝術、財經商貿、電子信息等10個專業大類。各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643人,在校生規模依次為護理758人、學前教育653人、高速鐵路客運乘務71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61人、數字媒體應用技術100人;2020年度招生專業有4個,依次為護理、學前教育、高速鐵路客運乘務、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比例超過40%的專業是護理專業。

2.專業調整及規劃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專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是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過程和手段,是人才質量的有力保障。學院緊緊抓住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機遇,根據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就業教育這一定位,積極增設新專業,調整優化傳統專業。學校現有21個專業,主要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辦出高職特色,學院堅持教育教學改革,經過廣泛的社會人才需求調研,在摸清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崗位(群)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之后,學院2019年建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強化專業方向與定位,淘汰落后專業,大力建設重點專業、特色專業,改造老專業,使新舊專業相輔相承,合理搭配,從而為提高就業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教學改革

1)重點或特色(品牌)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弘揚知行統一、創業創新精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教育為契機,優化教學資源配置;以技能培養為特色,構建靈活的課程體系;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打造多元化教師團隊。以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建設推動各項教學基本建設,促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學院著重傾向于適應社會需求、特色鮮明、辦學水平和就業率高,并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優勢突出的護理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為重點專業;以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為特色專業。形成專業引領,逐步打造一批發展定位準確、教學團隊優秀、實訓條件先進、質量效益突出的特色示范專業群。

在現有專業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按照理念先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師資優化、設備先進的要求,從2019年起,用大約5年的時間,力爭建設1-2個自治區級重點專業及特色專業,使這些專業在辦學思想、辦學條件、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特色。

2)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按照《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2019年,學院結合學生實際及自身辦學特點和規模對所開設的專業實施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方案的改革堅持整體優化、學科融合、創新性和人性化的原則,特別是實踐環節的安排,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培養過程。優化以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核心課程、實踐技能課程的課程體系。

根據專業課特點,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依托校內實訓基地,強化對學生職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學院根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分析各專業的崗位工作技術技能要求,結合學院自身條件,實踐教學課程已逐步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

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把國家職業標準的內容逐步融合到課程學習中,突出了職業能力的培養,也為職業技能鑒定打下良好的基礎。

3)課程調整及優化

課程建設與改革也是教學基本建設和改革的核心,直接關系到培養目標的實現和質量的保證。學院在注重“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的同時,加強社會調研,根據崗位需求設置課程體系、精選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手段。

2019年全院開設課程總數為130門,其中A類課程28門,B類課程81門,C 類課程21門。公共課13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117門。教學做一體課程(即B類課)占總課程的61.5%。與2018年相比B類課程占總課程門數的比例基本持平。本學年,2017級、2018級、2019級各專業執行2019版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各專業特點,拓寬就業、擇業面,對人才培養方案微調,部分課程進行了適當的增減。深化基礎課教學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基礎課的積極性。

4)課程資源建設

學院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逐步摸索,通過以下方面措施進行提高。

一是建立激勵機制,進一步鼓勵教學單位積極開展精品課程實施工作,加大投入,提高院級精品課的數量和質量。二是認真研究人才培養方案,結合企事業崗位需求,尋找特色,積極開發校企合作精品課程。三是探討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術技能要求,到企事業單位進行深度的調查研究,吸引企事業單位主動尋求和我們共同開發所需課程,進一步鼓勵教師與企業、行業人員進行密切合作,編寫出適合專業的校企合作教材。

 

五、學生發展

1.學生就業率

學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著力點,在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全力構建“全校同心、師生同力、校企同盟、學生同行、保障同步”的就業工作模式,深入推進人才培養創新和畢業生就業工作,切實促進了廣大畢業生充分就業、持續發展。

學院2020年共畢業學生562人,升學讀本科54人,就業508人。畢業生9月1日就業率為87.72%。從就業地點上看,在內蒙治區就業人數約占總人數的87.72%,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區約占41.78%。符合高職教育主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的定位。

2.就業質量

學院畢業生到省內的知名企業如內蒙伊利集團、內古蒙牛集團、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自治區人民醫院、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中科院實驗幼兒園、鼎奇幼兒園、內蒙古凱琳澌頓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就業。從事技術工作的就業人數約占畢業生的51%。畢業生的平均起薪2300元以上,平均綜合月工資約3000元。90%以上的用人單位對我院2020屆高職畢業生感到滿意。2020屆畢業生對母校總體滿意度達95%。

3.素質教育

學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堅持八個“相統一”的教學要求,積極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針對學生階段成長過程的不同特點,面向大一和大二的學生開設相關素質教育課程。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形式與政策》、《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等思政課對學生進行道德品德、公德美德、法律常識等的教育,同時開設《體育》、《大學生實用禮儀》、《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創新創業導》四門素質課,對學生進行禮儀、形象、口才、審美、職業規劃、創業等方面的教育。

案例:

2019年,我院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大田徑比賽中,我院梁強同學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高職高專組男子5000米競走比賽第二名。在此次大學生運動會中,我院也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和“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體育道德風尚獎”集體榮譽。

4.校園文化

學院圍繞建設高職文化特色,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2019年,學院組織舉辦了多項校園文化大型活動,如內蒙古科技學院第十二屆田徑運動會、第五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第七屆愛國主義歌曲大賽、第四屆動漫創意大賽、第DV創意大賽、羽毛賽、比賽、足球比賽、拔河比賽,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

案例

2019年,學院圖書館開展“書香校園”的活動,鼓勵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習慣,在閱讀生動感人、充滿人性美的道德文選或文學作品中,激發學生對真善美之情。

學院在9月舉辦了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第十二屆田徑運動會,此次運動會旨在突出運動會的全民參與性和團隊合作性,培養師生積極參與、團結協作、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豐富我院同學課余生活,增加同學之間交流互動,促進友誼,提升班級凝聚力,展示新時代大學生蓬勃朝氣和競技熱情。同時,也為每位同學提供挖掘才能,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通過此次運動會,進一步營造出我院團結奮進、朝氣蓬勃的文化氛圍,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5.學生社團

學院將學生社團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活躍學校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社團的活動以保證完成學生的學習任務和不影響學正常教學秩序為前提;以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有利于學各項工作的進行為原則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互相啟迪,增進友誼。目前,學院社團共9個,涵蓋體育戶外、社會公益和藝術愛好等。

6.學生表彰獎勵

2019—2020學年里,我院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廣大同學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技能,努力成才,在德、智、體、勞各方面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全院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表現突出,學習成績優秀,身心健康,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個人和班集體,展示了我院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也為我院強化學風建設提供了條件。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創先爭優,建設優良學風,參照《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學生評優獎勵辦法》的規定,評選出“國家勵志獎學金”55名;“國家獎學金”1名;“自治區優秀學生干部”2名;“自治區優秀畢業生”7名;“自治區級三好學生”12名;“自治區級優秀班級體”1個;“校級三好學生”55名;“校級優秀學生干部”22名;“校級一等獎學金”11名;“校級二等獎學金”22名;“校級優秀團員”24名;“校級優秀團干部”23名,“校級先進團支部”5個。

7.資助學生

切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為維護學院乃至社會穩定,保障學生尤其是家庭困難學生的切身利益,確保他們能順利入校,我院堅持“助困”“育人”相結合,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廣開渠道,構建了以國家助學金為主,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綠色通道入學相結合的助學體系。2019-2020學年,學院共辦理助、貸、勤、減、免、補等資助4557人次,總金額達426.69萬元。

8.專升本

根據自治區教育廳《關于繼續實行專升本選拔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學院與河套學院簽訂了“專升本”合作辦學協議。本著為優秀普通專科畢業生進一步學習創造條件,構建專科和本科院校之間的教育體系,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選拔程序和擇優錄取的原則,2020年選送54名應屆畢業生升入本科深造。

9.畢業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情況

畢業生主要通過參加國家職業資格通用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鑒定、行業組織的職業資格認證等獲得職業資格。各專業均已將職業資格培訓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對接,將職業標準中應知應會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將職業資格考核納入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實現了課證融通。學2020屆畢業生562人,取得本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405人,取證率為72.06%。

2020屆畢生職業資格證書統計

工種

護士資格證

初級

173

幼師資格證

初級

206

汽車維修工

中級

20

平面設計師

6

 

六、社會服務

1.培訓服務

學院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良好的教學設備,完善的教學設施和實訓場所,為提高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及普通話水平測試站,為各專業的學生開展了面向專業職業資格證的鑒定,共鑒定384人次。學院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站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測試站。

2.科技服務

20163月學院成立運動裝備研發中心,主要研發水陸兩棲氣墊船。目前研發成功帶有剎車、倒車的新型氣墊船,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申請了國家專利。樣船已投入運行,已銷售到遼寧省利合氣墊船有限公司。

學院汽車工程系向呼和浩特勝發汽車維修中心進行技術服務支持,技術服務項目為:解決大眾寶來1.8T01M自動變速器打滑故障,應用分解自動變速器,更換K1檔離合器,更換離合器液壓油缸,排出了故障,解決了以前的更換變速器總成,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存在問題及改進

1.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院在2019年,積極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學生發展,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專業建設企業參與度還不高,建設水平有待提升,專業的品牌和特色創建工作有待加強。與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課程的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2)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校內專任教師學歷、職稱結構不盡合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和“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培訓及教師下企業鍛煉的次數與時間需增加。

3)社會服務能力需進一步增強,各專業在社會服務活動等方面開發利用還不夠。為行業、企業和社會做好服務的積極性還不強。將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緊密結合意識還不足。

2.思路和措施

今后學院將以全面提高高等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職業教育的代化為路徑,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觀念創新和機制創新,實現內涵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把學院建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適應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力爭進入自治區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前列,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持。

(1) 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需求

推動學院醫學類、教育類、制造類、財經類、文化類、藝術類6大專業群的建設,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教學、教學團隊、實訓基地、考核評價、質量保障等方面提升到新的水平。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和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和頂崗實習、“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并形成一套自主創新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

2)加強職業教育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為打造一支具有職業特點的“雙師素質”和“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學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派專任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實踐鍛煉,聘請企事業一線的專家、技術人員、能工巧匠擔任學院的兼職教師。實現了教師隊伍結構由單一型向專兼結合型的轉變。積極支持教師參加研究生層次的學習,以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和學歷結構。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和提高,優先安排進修,使青年骨干教師快速成長。建立“助教型與同步型”和“傳幫帶”青年教師培養機制

3)深化產教融合,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圍繞內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教學改革創新和加強專業建設為主線,以產教融合為重點,著力推進校企合作,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以企業用人需求及崗位設置為依據,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研究,將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直接過渡到學校招生工作中來,讓招生與招工有效銜接。并將企業對員工的前期培養內容引入課堂,形成教學課堂與企業崗前培訓的融合。讓學生真正能夠實現“進校有門、畢業有崗”,最終形成“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校企結合、專業對接、行業辦學,實現人才供需的“無縫對接”。

加大對科技服務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鼓勵教師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并編寫教材。學院主動深入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為企業培訓技術能手。制定和完善教師參與科技與技術創新的各項制度,鼓勵教師走出課堂深入企業第一線,積極參與企業的科技和技術創新。

 

圖片1.png



分享:
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最新消息
  •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第二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第二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第二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于6月23日在學院階梯教室隆重召開。學院團委和各系團總支老師全程參會。大會在莊嚴的國歌歌聲中拉開序幕。本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第二十五屆學生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在客觀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準確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明確提出了未來的工作目標和重點。同時,本次
  • 合卷回望星滿路,新程在啟夢飛揚
    合卷回望星滿路,新程在啟夢飛揚——媒體技術系學生會年度工作訴職會? ? ? 六月流螢始,耕耘復盤時,2025年6月19日,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媒體技術系學生會召開年度工作總結會議,回顧耕耘歷程,梳理成果經驗,為新程再出發凝聚力量。? ? ? ??各學生會干部以實干為筆、擔當為墨,在這一年的工作里書寫表率答卷。從統籌系部學生會發展方向,到俯身
  • 媒體技術系職業教育宣傳周作品展
    ?媒體技術系職業教育宣傳周作品展2025年6月中旬,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媒體技術系以職業教育宣傳周為契機,借助專業課程實踐,專門組織了獨具匠心的學生作品展。此展由閆明樂老師指導與策劃,并邀請了學院領導和廣大師生前來參觀。2024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們充分抓住《構成基礎》專業課程實踐環節的契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創作緊密結合。他們運用多元材料構建出風格
聯系方式
  • 0471-2315188
  • 0471-2315288
  • 院長信箱:nhyhtq@188.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第一综合色| 亚洲综合久久久|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狠狠激情五月综合婷婷俺|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