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
瀏覽?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2024年度
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就業質量報告說明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反映,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是建立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引導高校優化招生和專業結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一項重要工作。學院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13﹞25號)、《關于建立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制度的通知》(內教學工函﹝2014﹞6號)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學院自身特色,謹遵全面、準確、科學、嚴謹的原則,對 2024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編制和正式發布《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2024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本報告中的學生就業數據來源于“內蒙古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2024屆畢業生數據,統計截止時間2024年9月1日。
學院概況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成立于1991年,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設有教育系、醫學技術系、汽車工程系、媒體技術系系、培訓中心、附屬中職內蒙古輕工職業技術學校等教學機構;建成與專業建設配套的學前教育、護理、工藝品設計與制作等先進的校內實訓基地。是教育部示范性計算機應用及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國家大學生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工作站、數字視屏DV策劃師命題考試機構。曾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先進辦學單位”“就業先進單位”“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大學生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千校萬崗大中專畢業生幫扶工作優秀組織單位”“優秀普通話培訓測試站”“2020年度大中專學生志愿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校”的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實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招生、人才培養、就業創業”聯動機制,推動職業能力適應性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培養適應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
第一部分 畢業生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規模
(一)畢業生總規模
我院2024屆專科畢業生291人,結業生5人,共296人。具體分布院系見表 1.1。
表1.1 2024屆畢業生所在院系分布
院系名稱 | 畢業生人數 |
醫學技術系 | 157 |
教育系 | 89 |
汽車工程系 | 21 |
媒體技術系 | 29 |
共計 | 296 |
(二)近三年畢業生規模
2024屆畢業生總人數同比減少18.8%,其中教育系、汽車工程系畢業生人數減少較多,其他院系畢業生變化較小。具體見表 1.2。
表1.2 2022-2023屆畢業生所在院系分布
院系名稱 | 2022屆畢業生人數 | 2023屆畢業生人數 |
醫學技術系 | 194 | 228 |
教育系 | 181 | 164 |
汽車工程系 | 25 | 54 |
藝術與傳媒系 | 27 | 38 |
共計 | 427 | 484 |
二、畢業生結構
(一)專業分布
2024屆畢業生分布在4個院系6個專業中,其中護理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人數占比達83.11%。具體見表1.3。
表1.3 2024屆畢業生分專業分布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畢業生人數 | 占比 |
醫學技術系 | 護理 | 157 | 53.04% |
教育系 | 學前教育 | 89 | 30.07% |
媒體技術系 |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 29 | 9.79% |
汽車工程系 | 高速鐵路客運乘務 | 19 | 6.42% |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 1 | 0.34% |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1 | 0.34% | |
總計 | 296 | 100% |
(二)性別分布
2024屆畢業生男性共有100人,女性共有196人,男女比例為1:2,女性比例相對較大,主要集中在醫學技術系和教育系。具體見表1.4。
表1.4 2024屆畢業生性別分布
院系名稱 | 男性 畢業生人數 | 女性 畢業生人數 | 比例(男:女) |
醫學技術系 | 60 | 97 | 1:1.6 |
教育系 | 3 | 86 | 1:26.7 |
汽車工程系 | 15 | 6 | 1:0.4 |
媒體技術系 | 22 | 7 | 1:0.3 |
總計 | 100 | 196 | 1:2 |
(三)民族分布
2024屆畢業生中漢族畢業生262人,占畢業生總數的88.51%,,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畢業生34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1.49%。具體見表 1.5。
表1.5 2024屆畢業生民族分布
民族 | 畢業生人數 | 占比 |
漢族 | 262 | 88.51% |
蒙古族 | 22 | 7.43% |
回族 | 6 | 2.03% |
土族 | 3 | 1.01% |
其他少數民族 (滿、藏、鄂溫克) | 3 | 1.01% |
總計 | 296 | 100% |
(四)生源分布
2024屆畢業生自治區內生源占92.98%,區外生源占7.02%。具體見表1.6。
表1.6 2024屆畢業生生源地分布
自治區(省) | 市(盟) | 畢業生人數 | 比例 |
內蒙古自治區 | 呼和浩特市 | 56 | 18.92% |
烏蘭察布市 | 58 | 19.59% | |
巴彥淖爾市 | 83 | 28.04% | |
鄂爾多斯市 | 20 | 6.76% | |
赤峰市 | 4 | 1.35% | |
包頭市 | 23 | 7.77% | |
通遼市 | 8 | 2.7% | |
呼倫貝爾市 | 2 | 0.68% | |
烏海市 | 2 | 0.68% | |
錫林郭勒盟 | 2 | 0.68% | |
阿拉善盟 | 1 | 0.34% | |
興安盟 | 5 | 1.69% | |
區外 | 32 | 10.8% | |
總計 | 296 | 100% |
(五)重點群體畢業生結構
2024屆畢業生中,我院重點群體畢業生共30人,占畢業生總數10.14%。
表1.7 2024屆重點群體畢業生分布
類型 | 人數 | 占比 |
重點群體畢業生 | 30 | 10.14% |
非重點群體畢業生 | 266 | 89.86% |
第三部分 畢業生問卷調查分析
本部分數據來源于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內蒙古自治區 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問卷發布起止時間為2024年10月6日至11月18日。
我院共收回有效問卷215份,占比72.64%。具體見表3.1。
表3.1 202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與人才培養調查問卷分布
就業流向 | 人數 | 百分比 |
已落實工作單位 | 70 | 32.56% |
升學 | 23 | 10.70% |
自由職業 | 45 | 20.93% |
自主創業 | 10 | 4.65% |
未就業 | 67 | 31.16% |
總計 | 215 | — |
一、暫未就業原因分析
通過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得出:67名未就業的畢業生中有65.67%正在積極求職中,10.45%擬參加公招考試、擬創業, 23.88%%的畢業生因個人原因暫無就業意愿。
二、就業結果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分析
已落實畢業去向并參與了調查問卷的70名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為97%。
(二)畢業生就業崗位專業對口分析已落實畢業去向的250名畢業生中,就業崗位與專業對口的有100人,占比40%。具體見圖3.2
三、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
215名反饋調查問卷的畢業生,對學校的總體滿意度為93.02%,對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88.84%。具體見圖3.3
第四部分 畢業生就業工作主要舉措
一、抓緊抓實一把手工程,加強就業工作機制建設
(一)持續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學院把畢業生就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形成學校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院系領導落實責任,繼續深化“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各部門協同推進、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就業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制,深入到基層和一線開展工作,形成領導主抓、部門統籌、院系為主、打造全員抓就業、促就業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系統思維,健全就業工作機制。將就業工作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統籌起來,努力實現就業反饋招生、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的聯動機制。主動對接自治區“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嚴格落實就業“四到位”要求,優化就業負責部門、各院系的崗位設置;制定《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關于促進2024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方案》、《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全方位推進就業工作。
二、加強就業市場開發與建設,有效拓展崗位信息及渠道
(一)積極推進自治區就業數字化平臺搭建。響應自治區教育廳下發的《內蒙古自治區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試點實施方案》文件精神,深入推進自治區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優化就業管理與服務信息平臺,積極對接“24365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并在學院就業創業服務網開通“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2024屆畢業生網絡雙選會”線上招聘會,共組織召開線上大型招聘會5場,同時在學院公眾號、QQ群、微信群為畢業生推送“24365校園招聘平臺”、“內蒙古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等招聘信息,保障畢業生就業崗位充足、獲取信息及時,做到信息處理不過夜,信息發布無死角。
(二)持續深入開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2024年書記校長親自帶隊拜訪各類行業共53家中小企業,拓展370多個就業崗位。通過走訪用人單位,廣泛開拓了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推動了校企良性互動,促進了畢業生就業精準對接。
三、做好基層政策宣傳和重點群體幫扶
(一)做好基層政策引導,積極宣傳 “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社區民生”等基層項目的組織工作。通過就業指導和講座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自制創業、到祖國基層建功立業。
(二)加大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關注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建立“一對一”幫扶指導制度、“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幫扶信息臺賬”,做到摸清底數、明確目標,管理規范,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項指導和就業崗位精準推送,并為重點群體畢業生推薦精品就業指導課程及線下就業培訓,努力幫助重點群體畢業生早日實現就業。
(三)主動做好專升本、參軍入伍宣傳及報名工作。學院就業指導中心配合學工處積極宣傳落實“兩征兩退”征兵改革政策,落實一年兩次大學生征集工作,會同教務處拓展專升本升學渠道,宣傳國家、
自治區的“專升本”政策信息。
第五部分 畢業生就業創業未來工作思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細。畢業生就業問題牽動千家萬戶,涉及社會和諧穩定,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六穩”、“六保”的首穩和首保,是全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為更好的推動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我院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就業市場調研與開拓。深入了解就業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與合作,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積極拓展就業市場,加強與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的聯系與合作,為畢業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二)加強畢業生就業觀念教育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課程、主題班會等形式,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職業價值觀,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業創業。加強對“慢就業”畢業生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合理規劃職業生涯,提高就業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根據市場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布局,加強對就業形勢嚴峻專業的改造和升級,提高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對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建設力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學校的就業品牌專業,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
(四)完成日常工作,做到2025屆畢業生安全、順利離校。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上級主管部門級學院交辦的其他畢業生日常工作。完成畢業生的檔案郵寄、派遣等工作。積極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創新工作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就業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升就業指導與服務水平,全力以赴做好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技術型人才。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就業指導中心
2024年12月30日